城乡学校互助 促进教育均衡
潘江雪
开发开放30年来,浦东新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核心竞争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性跃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浦东更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未来,应特别关注人民群众对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的优质化水平,对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城乡环境和水、气、绿等生态环境的殷切期盼。
目前,浦东新区城乡教育发展仍较不均衡,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方面面,制约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亟须加快本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整体提升办学品质与满意度。具体来说,浦东新区是上海市考生最多的地区,但城乡之间的学校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教师资源配置数量、质量和结构存在区域性失衡的问题。浦东农村部分学校由于地处偏远,规模较小,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岗教师和学生的流动性一度比较大,难以留住优质师资,学校实现有品质的发展面临现实困境。
短期来看,实行定岗招聘制度和短期轮岗交流制度,对农村、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有益。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增加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等方式吸引、鼓励执教素质好、教龄较长的教师到乡村定点学校任教,探索城市教师去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任教,缓解当地农村教师师资不足,教师专业素质过低的情况。
建议实施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实施城乡学校互助成长项目,由相关地区教育局发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寻找在内涵发展、办学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如课堂教学效果、教育教学研究、学校管理效能、师资队伍建设、特色课程开发、教学质量评价、家校社联动等,形成基于核心问题的具体实施项目,以率先探索出具有引领性的现代大都市城乡特色教育发展的区域样板。
建议推动教师供给侧改革,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解决好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问题。中心城区教育局应根据市郊学校的项目需求,充分挖掘区域内优质学校和教育专业机构的资源,推动与郊区学校的深入互动,共同形成城乡学校互助成长项目。
在市郊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需要花大力气。每所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及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国家配置水平,并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和社会(社区)体育场馆的共建共享,为市郊地区政府保障教育资源配置做好政策保障。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