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资源规划配置亟待优化
胡苏云
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部分两部分。其中,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负责并主导的、保障全体居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而非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监管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多元主体共担成本的公共服务。在“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三个层次中,基本公共服务解决的是底线民生的问题,而非基本公共服务解决的是基本民生和品质民生的问题。
目前,上海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依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城乡差异;二是非基本医疗公共服务不足。
产生这些问题,主要因为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缺乏要素制约和部门协同合力,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缺乏部门协同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过程有待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必须与实际人口布局、而非规划图纸上计划性的人口相一致。人口密集区内医疗机构的数量应该相应增加,需要留出更多的医疗用地。但实际上,原有的人口密集区基本没有可用于医疗设施建设的空间留白。而在新的规划区内的建设,则很有可能最终因为实际的人口集聚规模达不到规划标准而产生一定时间内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复杂性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医疗机构从选址到建设到最终投入使用,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这要求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非常细致与周全。但在现实操作中,往往存在通盘考虑不足、方案研究不够完备、立项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这往往会带来一些卫生设施安全隐患,进而影响新老项目衔接、延长建设周期。
应积极改革资源布局规划的制定流程,增加对规划进行合理化评估的环节。建立资源布局合理化评价体系,由发改委牵头组织评价小组,从投入产出效率、适当工作量水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规模等方面对规划合理性进行评价。
同时,增强规划制定的部门协同性。卫健委仍是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制定的负责部门,但规划中的重要卫生项目需与相关部门的规划进行对照匹配,以保证规划的顺利落地。允许规划根据现实发展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弥补超前规划可能带来的问题,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应该充分考虑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健康状况、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要对相关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对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三个层次发展有所兼顾,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由政府主导,但非基本公共服务将在政府的监管下发挥社会力量,这其中必然包括市场的力量,中高端的医疗、照护、康复等服务都会部分依靠市场实现供给,后两个层次需要在规划之初给予更多的考虑和兼顾。
(作者系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