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邻里汇”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许剑民
由于上海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居家养老服务能力与老年人口持续增长的速度呈现明显不匹配。具体表现为:一是一些老旧小区,因条件有限,无法开展相适合的居家养老服务,导致各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分布不合理;二是群众期望的居家养老服务时间与实际服务时间存在差异。
为此建议:
充分发挥由政府主办、以街镇为依托、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共享空间“邻里汇”在居家养老服务上的重要作用。一是以“邻里汇”为抓手,推进“在社区照顾”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二是稳定与强化由家人、邻里及社区内志愿者组成的非正式支持网络;三是以“邻里汇”为基地,建立“社区照顾”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通过政府部门配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提供的专业服务,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邻里汇”模式在全市推广应用。“邻里汇”模式目前主要在徐汇区试点施行,已初具成效,可进一步向全市复制推广。一是均匀分布,突出典型。先在全市硬件条件较好的社区优先布局,形成典型效应,再结合实际,在全市各社区加以推广,增大覆盖面。二是结合养老,突出特色。特别是在功能创建上,要注重社区居民所需,突出为老特色。三是强调共建,突出自治。从前期方案设计开始,各阶段都要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营造社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补齐目前“居家养老”和“长护险”相关服务政策落实上的短板。一是加强“居家养老”和“长护险”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扶持,同时,开拓渠道,设立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二是构建科学管理体系,提高一线服务人员的薪酬与福利,现阶段,可将老年医学专业服务岗位纳入公益性岗位中,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老年医学专业服务队伍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相关服务人员的监管,实施用户“打分”与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措施,让老人及其家属对服务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此外,还应加强专业服务人员的定期在职培训和资格再审核,从而保证专业知识更新,以适应护理需要。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