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举行“国是书院”线上读书活动
1小时“头脑风暴”,140人次发言,各种“金点子”纷纷涌现,这是1月6日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举办的线上读书活动留下的一串数字。
这场主题为“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城市化战略思想”的市政协“国是书院”线上读书活动,定于当天中午12点正式开始。从上午10点40分开始,就有委员陆陆续续进入人资环建委的读书群,开始零零星星的讨论。到了中午12点,大批委员纷纷“报到”,群里一下热闹起来。
聊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时,对于新城建设,许多委员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关注。“新城建设好了,会集聚相当一部分人口,减少中心城市的压力,要花大力气把上海5个新城规划好,使之成为新的人口集聚地和经济增长点。”林湘委员一席话,瞬间拉开大讨论序幕。
委员纷纷献计献策。“要解决‘人等城市配套、城市配套等人’的问题,发展会展、旅游、软件、商业酒店等产业,汇聚人气。”朱嘉骏委员说。
“如果轻轨系统能够升级为特快列车和站站停的列车组合,郊区新城还可以延伸,人口容量还能增加。”曹阿民委员说。
“城市的概念,己从过去的封闭型转換成开放型了,城市的规划应该有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远见。”陈丽委员说。
在一大波上线的“金点子”中,多年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陈永亮委员直指新城建设“症结”——要把新城作为综合性节点城市来谋划和建设,避免把新城作为产业集聚区来建设,要聚焦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公共服务配套、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等方面来综合谋划。
“太给力了!”“点到要害!”其他委员纷纷点赞。
在讨论中,胡苏云委员更是一口气抛出10条建议,如,新城更要突出以人为本、安全和生态;新城建设要有各自规划和整体规划;新城之间要联络成网。
“同意胡委员观点,这是新城建设的方向。”林湘委员回应。“同意胡委员观点,要明确新城建设的方向和定位,哪些要一体化,哪些要差异化。”邓俨委员回应。
讨论接近尾声之际,王洁委员抛出一句:新城真正宜居,老城人口才会有流出,老城就有机会打造文化旅游高地。胡苏云委员紧接着抛出一句:新城代表上海的未来,中心和老城代表历史和现在。新人是新希望,创造未来的主力;老人是老宝贝,体现上海的文化和底蕴。
两位委员的关于新城建设有感而发,再次将讨论气氛推向高潮。
“太热烈了!边读书,边学习,边消化。”对于这场读书活动,朱嘉骏委员表示充分肯定。
到了12点59分,读书群“群主”——人资环建委主任陆月星按下停止键,宣布集中交流暂告一段落。“我们一定将大家贡献的真知卓见认真梳理汇总,纳入市政协协商议政平台。言犹未尽者,我们专题群24小时‘不打烊’。”
(稿件来源:“政协头条”APP)